日前,文化部出台文件,严禁政府为“镀金”演出出资、站台,引起业界及社会关注。“镀金”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伤害到底有多大?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音乐演出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始作俑者”——吴氏策划的总经理吴佳童和常年率团海外巡演的北京交响乐团团长、艺术总监谭利华。
政府买单不讨好
“这是政府部门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出手管了。”谭利华表示,“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个严肃的事情,但是大量的政府买单,到维也纳金色大厅这样的符号性音乐艺术圣殿去‘镀金’,令人汗颜。”
同样,作为中国演出团体进入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始作俑者”,吴氏策划总经理吴佳童自2000年起便呼吁“镀金”演出团体不要送票,但收效不大。“奥地利人问我,你们的政府部门在做中国民乐,商人也在做,到底谁正宗?我认为,中国的民族音乐在海外应该有尊严,按市场价卖票是尊严的体现。”
不愿卖票愿送票
1998年,吴氏策划第一次把中央民族乐团带到金色大厅做首届中国新春音乐会,当年没有要国家一分钱,票全部卖光,票房100多万。但后来有团体去金色大厅演出,开始找使馆,希望使馆帮忙送票,从此,中国乐团去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就再也卖不出去票了。
吴佳童介绍,每年中国团在金色大厅的演出大约有40场左右,除有政府出资背景的十几拨,还有一些纯私人自费“镀金”团。这些团不是正牌演出公司运作,而是旅行社在运作。
各国私团掏钱演
当然,在金色大厅“镀金”的不止中国人,捷克人、日本人……很多国家的人都去过,不过人家是自己掏钱,没有政府站台。不只在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卡内基音乐厅等国际性剧场都面临这样的尴尬。吴佳童说:“中国文化拿什么走出去,怎么走出去,需要搞清楚。除了严格禁止花大把纳税人的钱去给自己镀金或者干脆是出国旅游之外,最重要的是重整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尊严。买票来看中国的艺术是必需的!”
市属院团不“镀金”
昨天记者从市文化局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市属院团没有“镀金”演出的情况。据相关领导解释,北京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已有长期积累,形成了一套制度。现在北京的市属院团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要核算成本,出国演出不仅看社会效益,也要有经济效益,不可能白花国家的钱去“镀金”。
谭利华对此也表示,北交不会受其影响,“去年我们欧洲和北美巡演是应邀参加,宣传海报上维也纳爱乐、伦敦爱乐、圣彼得堡爱乐、慕尼黑爱乐、德累斯顿爱乐与北交的六位指挥家同时出现,这靠的不是花钱。”
记者 李澄 记者 和璐璐